濟南社保服務網(m.titsandstockings.com)06月20日訊,近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在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號發表長文《中國的社保制度,離公平太遠了》,談到中國社保制度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他認為出路在于建立名義賬戶,擴大個人賬戶。 將目前養老金個人賬戶由積累型改為名義型,是近年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一個頗具爭議性的話題。所謂名義賬戶,就是說,個人賬戶的資金不再積累,現收現付給已經退休的職工,但是國家承認賬戶的金額,并設定一定的利率專門記賬,等到繳費者將來退休的時候,將本息分月還給繳費者。 是否將積累制改為名義制,至今國家并無正式的文件,但是,養老金個人賬戶存在的現實問題,使積累制名存實亡,記賬制木已成舟。形勢比人強,恐怕不實行名義制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個人賬戶積累制的弱點,一是容易被挪用,二是如果不被挪用,巨額資金很難保值增值。也就是說,無論空賬實賬,都存在巨大風險。目前,個人賬戶被挪用于現收現付,形成的空賬的規模已經超過4.7萬億元,國家已經沒有如此巨大財力一舉做實空賬;另外,正如鄭秉文以及其他一些支持名義賬戶的專家所說,如果做實空賬,在我國目前極不完善的資本市場環境中,七八萬億元資金的保值增值也是不可想象的難題。所以,現實的選擇就是放棄積累制,實行名義制,不再做實空賬,而是做好記賬。事實上,如果參保者利益不受損害,那么無論積累制還是名義制,都是沒有什么關系的。 但名義制也有風險。一是有關方面背棄承諾的風險,很可能今天承認你繳了錢,明天變臉不認賬了。二是利率設置的風險。如果記賬利率設置不公平,或者圖謀利用記賬利率消化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之初即已被拖欠的,造成今日養老金巨大虧空的轉型成本問題,則名義賬戶制可能是另一種陷阱。 名義記賬利率,應該怎樣設置呢?目前,各地養老金個人賬戶記賬利率不同,有的地區參考同期的銀行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存款利率,有的地區是參考上年度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國債利率、居民消費價值指數的因素確定記賬利率。其中,較多的是按照一年期的銀行存款利率,以1.75%記賬;有的甚至更低,如山西2015年的記賬利率是1.5%。以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記賬,這個利率實在太低了。個人參加社保繳納的養老金,實際上是一種強制儲蓄,但它本質上仍然是職工個人的財產,但這種個人財產被強制鎖定而不能自由支配,一個參保者即使在退休前得絕癥,他也無法拿出這筆錢來救命。這種強制鎖定實際上大大降低了財產的價值。通常的道理,這種被鎖定的存款,其利率必然要遠遠高出一年定期的銀行存款利率作為補償。以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鎖定存款達到幾十年之久,那是極不合理的。 此外,有專家還建議按照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的資金收益率作為記賬利率。這不但不合理且有巨大風險。名義賬戶被記賬的資金已經現收現付給當期退休的人,并未投資經營;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實際投入運營的個人賬戶資金數量非常小,其收益率也沒有理由作為名義利率的參考。而且,社?;疬\營養老金的收益率會有很大波動,很可能帶來嚴重風險。6月13日正式公布的《全國社?;鹄硎聲绫;鹉甓葓蟾?2016年度)》顯示,2016年全國社?;饳嘁嫱顿Y收益額為319.40億元,投資收益率1.73%,比1.75%的一年期定期利率還低。雖然有人說去年的低收益率不是普遍的,此前多年的收益率高于這個數字。但千萬不要忘記,即使是成熟的資本市場,有盈有虧,大幅波動也是常見的,更何況我國資本市場不成熟,風險更大。將人們的養老金名義記賬利率與此收益率掛鉤的建議,是極不負責任的。 最合理而可行的記賬辦法,就是實行指數化,與工資增長率掛鉤。每年工資增長率是多少,名義賬戶的利率就應該是多少,或者在工資增長率的基礎上,給一個固定的折扣,比如80%等。名義賬戶利率與工資增長率掛鉤的道理在于,這種辦法可以盡可能地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保護參保者的利益。這里做個簡單的論證:假設今天你的工資是1萬元,個人賬戶繳費率是8%,就是800元。如果工資以每年8%的增長率增長,30年后你退休領取養老金,而那時社會平均工資已經達到10萬元,個人賬戶平均繳納的養老金就是8000元。這就是說,你在工資1萬元的時候繳納的800元,與30年后工資達到10萬元時的8000元基本是等值的。你今天繳納800元,記賬金額在30年后就應該是8000元。這正是名義賬戶與工資增長率掛鉤的體現。這種掛鉤不但避免資金貶值,而且也是非常公平的。 由于養老金個人賬戶繳費是一個長達二三十年的長期不斷的累積和計息過程,微小的利率差別,最終都會帶來巨大的待遇差異。我們不妨再做點簡單的計算。假定你現在月收入1萬元,每月工資8%的養老金800元。如果名義賬戶的記賬利率是2%,那么,經過30年后大致是1448元,做不到翻番;如果是6%的利率,則是5743元,可以達到最初繳納的7倍;如果利率是8%,則有8000元,是最初繳納金額的10倍。由此可見,不同記賬利率帶來的最終收益的巨大差異。正是由于存在如此巨額的差異,一些力主實行名義賬戶的人,卻心懷叵測,建言通過壓低記賬利率,消化巨大的轉型成本,減輕養老金支付壓力,無形中消解國家對養老金轉型成本的巨額負債。 令人欣慰的是,不久前人社部和財政部聯合出臺了31號文《統一和規范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辦法》,其中規定:“記賬利率應主要考慮職工工資增長和基金平衡狀況等因素研究確定,并通過合理的系數進行調整。記賬利率不得低于銀行定期存款利率。”這個辦法的亮點,就是規定記賬利率主要考慮職工工資增長因素,且不得低于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但職工工資增長被考慮的程度如何,占怎樣的比重,尚不明確。 按照該辦法,每年的記賬利率于“每年6月份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公布”,今年的記賬利率到底是多少,怎么算出來的,應該很快就有答案。 (文章來源:濟南社保代繳公司)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