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很顯然,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完善,與增進人民福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緊密相關的。養老保險制度,是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多次改革后,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完善,形成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并存的格局。其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又稱為“基本養老保險”,是成立最早、基金規模最大的制度,該制度以企業和員工繳費為主要資金來源,目前覆蓋了大約65%的城鎮就業人口。十九大之后,我國養老保險改革也進入新階段,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人民生活需要日益增長的背景下,需更加重視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
養老金增速超過CPI,應該不會有疑問
從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度目標看,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發展需要滿足幾方面的需求:一是提供適度的養老保障,消除老年貧困;二是促進養老金水平合理增長,使得老年群體可以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三是保證養老金水平可持續,提升參保人對未來退休后養老金水平的信心,增加制度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人參保。
最近的十多年中,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待遇上漲較快,2015年全國養老金月平均水平約2352元。平均看,參保人員退休第一年的養老金為社會平均工資的約60%,這是一個較高的水平。之后的待遇主要取決于養老金每年的增長速度。根據國務院文件規定,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金根據每年在崗職工工資和物價變動,但實際操作時較為靈活。2005-2015年間養老金年均增長率超過10%,2016年開始隨著經濟增速放緩,養老金增長有所放緩,2017年在2016年基礎上增加5.5%,同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約為3%??梢灶A見,我國退休人員養老金增速超過CPI,應該不會有疑問。
但另一方面,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養老保險基金平衡受到嚴峻挑戰。我國養老保險參保人人均基金收入從2000年的1673元增長到2015年的9104元,年均增長率約為12%。養老保險結余逐年增加,到2015年底增加到了近4萬億。但需要指出的是,每年基金收入中包含了財政補貼,2015年各級財政對養老基金的補貼高達4716億元,占到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的20%。若剔除財政補貼,當年收支在很多省份已經呈現赤字。因此,未來養老金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還依賴于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
如何促進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發展
促進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發展的途徑無非是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開源是更需要挖掘的方面。從我國現狀看,增加養老保險基金收入仍具有潛力,包括提高基金收益率、擴大覆蓋面、提高統籌層次、增加財政補貼等幾個方面。
1、提高養老保險基金收益率。一直以來,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面臨兩難困境,一方面養老基金缺乏投資管理,個人賬戶收益率長期低于通貨膨脹率,基金保值增值壓力巨大;另一方面資本市場不成熟,投資風險對基金保值增值構成威脅。今后加強養老基金運用是大勢所趨,目前采取的做法主要是委托全國社?;鹜顿Y運營。全國社?;鹱?001年到2015年年均收益率高達8.82%,社?;鹄硎聲轲B老基金投資運用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養老基金的投資收益率也會趨于下降。另一方面,提高年輕一代的勞動生產率是關鍵,如果年輕一代生產力和創造力下降,即使到老年的時候攢了很多錢,這些錢終將貶值,實際購買力有限。這次十九大報告中并未重申“做實個人賬戶”這一提法,這也意味著,今后通過提升年輕一代人力資本水平,從而提升養老保險基金實際收益率是更值得重視的長遠戰略。
2、盡快實現全國統籌。目前,全國層面看養老保險基金的累計結余超過4萬億,而且未來如果能更好地運用養老基金結余,提高收益率,則養老保險基金的供款能力將進一步提升,但這只有在全國統籌的框架下看才有意義。我國地區間差異較大,當前養老保險基金只在省級層面統籌,有些省份有較多盈余,有些省份則需要大量政府補貼。這主要和各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度差異有關,例如,從職工人數和退休人數之比看,全國是2.87,即2.87個在職人員供養1個退休人員,但東三省這個比例不超過2,黑龍江只有1.37,廣東省為9.78,北京市也高達5.02。十九大報告特別指出,要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明確這一改革方向對于縮小養老保險繳費、待遇的地區差異、發揮養老基金在地區間風險分擔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3、持續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我國人口城市化水平較低,基本養老保險覆蓋更多勞動力人口仍有較大空間。2000年以來,覆蓋面持續擴大,參保職工占城鎮就業人員的比重從2000年的45%逐步擴大到2015年的65%。然而,超過2.5億的農村轉移勞動力中大約只有15%被這一體系覆蓋。通過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可能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增加基金收入,為改善基金平衡提供更多的時間。研究表明,若到2030年基本養老保險逐步覆蓋到全部城鎮就業人口的80%,在其他參數不變的情況下,可將基金收支不平衡的赤字降低30個百分點。
4、提升參保和繳費積極性。我國養老保險的遵繳率趨于下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人數占參保職工人數的比例,從2010年的87.22%下降到2015年的80.93%。最近發布的《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的調查發現,社保繳費基數完全合規的企業不足1/4。參保成本過高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絕大多數省份養老保險繳費率合計28%,其中雇主為20%,雇員為8%,無疑屬于高繳費水平的國家之列,比高收入的OECD(經合組織)國家要高出至少5-10個百分點。盡管我國的實際繳費基數較低,很多地區以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基數,但即使打6折后,繳費率仍然還是比較高的。而且,對于工資較低的群體而言,高的繳費水平影響到當前消費,實際上也會降低福利。未來看,適當降低繳費率不僅不會影響基金收入,還可能通過提高遵繳率和參保率,增加基金收入。
5、增加財政補貼。各級政府對養老保險基金的補貼每年穩定增長,財政對社會保險補貼最近10年每年以22%的速度增加。那么,未來政府補貼是否還有空間?應該是有的。一方面,雖然每年財政補貼一直增長,但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基本不超過4%,從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的角度看,仍有增長空間。另一方面,可以考慮的是利用國企紅利補充社?;?,從而對養老基金可持續發展提供長期支撐。從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角度出發,這一建議學術屆和政策層已經提了多年。2007年國企開始上繳紅利,最初是10%、5%和免收三檔,從2013年開始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有所提高,并提出到2020年提到30%。對于社?;鸲?,這是一項穩定的收入,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保障體系優越性的體現。
(文章來源:濟南社保代繳公司)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