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社保服務網(m.titsandstockings.com)02月28日訊,人社部網站發布了該部下屬若干研究所所長對延遲退休的解讀。作為專家,這些所長在支持延遲退休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延遲退休可能引發的問題。于是就有人在詢問北京落實延遲退休,延遲退休的前提條件是什么? 特別是“延遲退休對大齡勞動者,尤其是技能單一的大齡勞動者的就業有一定影響”。實際上,解決好城鎮大齡勞動者的工作難題,乃是延遲退休的前提。 對此,所長們提出,“需要開發更多的合適崗位,采取有針對性的就業扶持政策,支持這些勞動者就業,加強對大齡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因此,實施延遲退休政策需要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措施,盡可能消除消極影響。”“一方面,要加強對老年人的就業培訓和勞動保護,減少歧視,另一方面,對于無法就業的老年人要有相關福利保障政策。” 大齡勞動者失業或低收入就業對延遲退休的影響,筆者去年曾撰文。(《延遲退休會動誰的奶酪》,本報2015年11月5日)談過在筆者看來,延遲退休之所以會遭到那么多人反對,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替大齡勞動者就業問題“背鍋”。筆者指出,第一,歷史上,企業在使用藍領(體力)勞動者時,優先選擇年輕勞動者,導致“4050”人員(即女性40歲以上、男性50歲以上)就業難。第二,民工荒的出現迫使企業放寬用工年齡。 但由于城鄉生活水平與生活開支的差異,城鎮大齡勞動者生活開支要比同齡農民工高,因而對工資的要求也比同齡農民工高。 第三,如果身為藍領的城鎮大齡勞動者與高齡農民工競爭上崗,可能有兩個結果:或者因對工資要求高而被高齡農民工替代,或者與高齡農民工獲得一樣的工資,而這樣的工資在城鎮是難以生活的。正因為如此,所以“在中國,延遲退休卻可能意味著60多歲的人既不能退休,也沒有工作”。 大齡勞動者中,從事體力勞動的占多少?中國人民大學學者葛玉好、張吉強指出,按行業劃分,“農林牧漁業”、“采礦業”、“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建筑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等行業對體力的要求較高。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上述行業中55歲到59歲的就業人口占到全國該年齡段總就業人口的86.43%。這意味著藍領大齡勞動者的就業是涉及面相當廣的大問題。 延遲退休實施原因 為什么延遲退休?因為養老金有虧空。為什么養老基金有虧空?因為養老制度轉軌時,留下了巨大的空賬。為什么養老制度需要轉軌?因為最初制定的國家大包大攬養老體制,已無路可走。 2012年7月,社科文獻出版社和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發布了《人力資源發展報告(20112012)》。報告顯示,中國當前城市人口總體的平均退休年齡為56.1歲,其中男性平均退休年齡為58.3歲,女性為52.4歲。報告認為,中國退休年齡偏低,因為在這個年齡段中,大多數勞動者依然身體比較健康,精力比較充沛,這種退休年齡造成了中國人力資源的浪費。 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中,健康狀況較差的僅占26.9%,且這些人口有不少具備較高技術水平,積累豐富的專業技術和領導管理經驗。他們認為,中國低齡老人利用率偏低,開發不足。莫榮和陳蘭預計,未來20年,隨著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第三產業發展,對勞動者體力要求會下降,而對溝通能力等要求將提高,對老年人力資源的需求將上升。而且未來的勞動年齡人口變化也會使得社會對老年人就業的需求增加,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未來將不斷下降,由2011年的9.2億逐步下滑至2050年的7.0億。 (文章來源:濟南社保代繳公司)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