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社保服務網10月11日訊,近日,汕頭市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啟動,備受關注的養老金“并軌”落地。此次改革涉及近13萬機關事業單位在編和退休人員,根據改革制度,單位和個人繳費比例分別為20%、8%。 在嚴格按照國家和省改革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和政策措施的基礎上,汕頭市制定出臺了相關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貫徹意見。隨著新政正式落地,汕頭市機關事業單位將逐步建立起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新型養老保險體系。 養老待遇不再與職務職稱掛鉤 在此次改革中,國家規定改革的范圍為機關單位(含參公單位)、行政類、公益一類、二類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都被納入參保范圍。“也就是說,不管是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待遇都不再和職務、職稱、級別掛鉤,而是同企業職工一樣,在職時單位和個人都要繳費,退休后領取養老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機關事業單位離休人員不納入這次改革范圍,養老金繼續由原渠道發放;編制外人員按規定繼續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要怎么繳費?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按月繳納。”也就是說,單位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之和的20%,而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全部計入個人賬戶。
“納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的人員(不含合同制工人),其改革前視同繳費年限對應時段的個人繳費本息,在2017年6月底前一次性發放給本人。”相關負責人說。 繳費的個人工資基數是多少?“公務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包括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規范后的津貼補貼和年終一次性獎金;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包括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績效工資。”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個人工資超過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的部分不計入繳費工資,低于60%的按60%計算,就是涉及封頂和兜底的問題。” 設立職業年金,賬戶余額可繼承 退休后可以享受什么待遇是很多人關注的話題。對此,相關負責人介紹,個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后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 據了解,廣東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的原則施行。所謂“老人”就是改革前已經退休并領取退休待遇的人員,原待遇水平不降低。所謂“新人”,則是指改革后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基本養老金等于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養老金。而“中人”就是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且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基本養老金等于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養老金加過渡性養老金。 “這個原則也是保持改革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待遇水平不降低這個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介紹,貫徹意見分別對“老人”和“中人”改革前后的待遇銜接問題采取不同措施。對于“老人”,明確原待遇水平中按國家和省規定的原待遇項目納入基金發放,其余部分繼續按原渠道發放。對于“中人”,設立過渡期,待遇水平總體上略有提高;對“新人”,建立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機制,并同步建立職業年金,保障其養老待遇水平。 (文章來源:濟南社保代繳公司) |
------------------------------------------分隔線------------------------------------------